伴隨2024年下半年實際控制人余增云失聯、因涉嫌集資詐騙被刑事立案調查,河南酒便利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酒便利”)被推到風口浪尖。而該事件對這家新三板掛牌酒類連鎖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在近期發布的2024年年報中被多次提及。


年報顯示,余增云涉案給酒便利帶來金融機構續貸困難、經營活動現金流緊張、供應商貨款延遲支付等問題。另一方面,酒便利2024年虧損1.09億元,這是其2023年扭虧后再次陷入虧損,并創下近10年最大虧損。


除了實控人問題,酒便利的內控管理體系存缺陷等問題,接連被董事質疑業績數據真實性、高管能力等。此外,由于公司未能防止余增云違規占用公司資金、違規信披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監管部門實施行政監管措施。


酒便利稱,會通過優化主營業務、減少庫存積壓等方式改善經營虧損現狀,同時,通過確保資金鏈穩健、穩定業務框架、引入戰略投資者等舉措,改善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及經營狀況。


實控人涉刑案


2024年,酒便利實現營業收入16.79億元,同比下降3.77%;凈利潤為虧損1.09億元,同比下降468.03%;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07億元,同比下降454.85%。


對于營收下降,酒便利稱,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團購業務收入下降,導致商品銷售收入下降5.14%,毛利率同比下降4.63%。數據顯示,2024年,酒便利的團購業務營收占比超兩成,成為門店外的重要收入來源。


這也是酒便利2023年實現扭虧后,再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酒便利2014年至2017年營收逐年上漲,從1.6億元上漲至近6.6億元,卻連年虧損。2018年,公司實現扭虧。而2019年,公司凈利潤又出現腰斬,隨后雖有好轉,但2022年公司又陷入虧損。


2024年9月,酒便利因為實控人余增云失聯備受關注。同年11月,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河南僑華商業
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僑華”)出具的告知函,余增云因涉嫌集資詐騙,被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區分局刑事立案調查。


酒便利稱,受實控人上述情況影響,公司出現金融機構續貸困難(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短期借款0.84億元,同比減少55.25%),經營活動現金流緊張,供應商貨款延遲支付(應付賬款年末余額由2023年年末6718.11萬元增加至2024年年末1.15億元)等情況。基于此,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酒便利2024年度財務報告出具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余增云與酒便利的淵源要從4年前說起。2021年11月,余增云實控的河南僑華以2.98億元的價格收購佳沃集團擁有的全部酒便利股份,成為酒便利第二大股東。2022年3月,河南僑華又與酒便利創始人王雪簽署表決權委托協議,實現合計控制酒便利40.25%股份的表決權,控股股東由王雪變更為河南僑華,實際控制人由王雪變更為余增云。


余增云并未在酒便利擔任職務,但隨著酒便利創始人團隊逐漸離開董事長、總經理職位,接棒者均有余增云旗下公司背景。其中,2022年5月,酒便利換屆選舉,時任浙江僑華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鵬接棒王雪出任酒便利董事長、總經理;2023年5月,原本任期三年的劉鵬僅任職一年便辭職,由華僑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蔡立斌接任董事長、總經理。


公司疑似內訌


余增云除了自身涉刑案之外,還導致酒便利公司違法違規、董監高疑似內訌。


2025年2月,酒便利以及實控人余增云、董事長兼總經理蔡立斌等相關責任人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違法違規事項涉及實控人占用公司資金;實控人控制企業與公司存在同業競爭,未及時披露;關聯交易及信息披露違規。


具體來看,2023年5月至2024年9月期間,酒便利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實控人余增云違規占用掛牌公司資金,且占用資金尚未全部歸還,至2024年底累計余額為2100萬元;實控人余增云于2024年6月21日全資控股茅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茅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公司存在同業競爭,酒便利未能及時披露上述事項;酒便利2024年未能及時審議并披露關聯交易,2023年年度報告、2024年半年度報告未能完整披露關聯交易。


事實上,酒便利部分董事也對公司治理提出質疑。其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董事焦永新對年報內容存在異議,異議理由為對公司利潤質疑,并對公司董事會、高管管理及經營能力質疑;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董事焦永新、監事仝偉對年報內容存在異議,異議理由為有關聯交易沒有查清,不能反映真實數據,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


另據4月30日舉行的酒便利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對公司2024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總經理工作報告等進行審議表決時,均有董事投出反對票,認為存在董事會和總經理經營管理能力不足、董事會組成不合理等方面問題,導致公司持續虧損,并稱“這些問題有公司治理違規的深層原因,要披露和改善”。


需尋找新突破口


盡管酒便利聲稱余增云被立案調查事項與公司無關,不會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但酒便利的主辦券商曾提醒,上述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治理及運營受到不利影響的風險,且發生控股股東以及實控人變更等。


酒便利坦言,已審慎考慮公司日后的流動資金、經營狀況及融資來源,正在或將采取多個舉措改善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及經營狀況,包括余增云失聯后,杭州、鄭州兩地政府迅速成立事項專班保障酒便利穩定經營,協助公司共渡難關;公司與合作金融機構多次召開專項會議,金融機構明確表示不抽貸、不斷貸,確保酒便利資金鏈穩健,取得兩家銀行授信;主要客戶未流失、公司會員復購頻次基本與同期持平。


此外,酒便利還提到引入戰略投資者,稱公司成立戰投引進小組,與有意向的戰投方進行對接洽談,先后對接產業資本、財務資本、互聯網平臺等多類型潛在投資者,并設計平衡短期資金需求與長期控制權安排的交易方案,“全力推動戰投盡調工作,望盡快達成協議”。


在業內人士看來,酒便利需在增長放緩、存貨壓力、管理挑戰、渠道競爭等多重挑戰下找到新突破口。


近年來,酒便利也在加快去庫存。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期末,公司存貨金額2.12億元,比上年期末減少17.75%,但仍占總資產近34%。


在改善經營虧損方面,酒便利稱,擬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擴大高毛利商品采銷,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推出定制化產品;減少庫存積壓和過期損耗,分析各銷售渠道的利潤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加強成本管控。


此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酒便利2024年一度放開加盟,開啟全國招商。不過,在行業深度調整期放開加盟,并不被業內人士看好,“此舉或許包含著利用加盟商的資金挽救企業現金流的不足,且擴張不是為了業務的穩健成長,而是以擴張來延緩內部問題的爆發。”


從事酒類銷售的李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作為較早提出“線下門店+線上配送”酒類新零售品牌,酒便利的分鐘送、小時達等一度成為亮點,但隨著傳統電商、外賣平臺等紛紛加入即時零售賽道,吸引更多線下酒類門店入駐實現即時配送,酒便利即時送達的這一優勢也逐漸削弱。此外,不少酒類連鎖品牌紛紛轉型升級,比如線下門店向“餐酒融合”新業態轉型,或者升級成為品鑒中心、文化體驗等模式,從“賣酒”到“賣生活方式”轉變,對于酒便利而言,也需要創新模式實現增長賦能。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李嚴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