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流話題再次引起市場關注!5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態,將“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港股市”,并宣布深化跨境監管合作等開放舉措。


與此同時,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聯合推出的“科企專線”于5月6日正式落地,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并允許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既“吸睛”又“吸金”。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定位、制度設計和上市要求等多方面看,香港仍是承接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場。“回流趨勢若能延續,港股或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科企專線正式推出意在吸引科技企業來港上市


5月6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發出聯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并允許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此外,聯交所已經更新《新上市申請人指南》(《指南》),以說明這兩類公司在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上市時,將被聯交所視為已滿足《主板上市規則》第八A章所列的創新產業公司規定及外界認可規定。


據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潔鏇介紹,“科企專線”是為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請前提供專門的指引,進一步協助它們更有效率地籌備上市。


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戴霖表示,證監會支持設立“科企專線”及允許特專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以鞏固香港作為新興及創新公司首選上市平臺的地位。


富途安逸執行董事劉榕欣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科企專線”的推出標志著港股市場制度創新的重要一步,旨在優化上市流程及提升透明度,借此吸引更多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創新企業融資樞紐的地位。


“特專科技企業(如AI、生物醫藥)普遍面臨技術敏感及商業化不確定性的挑戰。通過保密提交上市申請,企業能降低信息披露風險、避免核心數據過早暴露,有效解決企業實際痛點。”劉榕欣表示,此外,跨領域專家團隊提供的預審服務預計可將企業上市籌備周期縮短20%-30%,從而提升資本市場的整體效率。


新政有望帶動科技板塊估值修復,業內提醒投資者審慎決策


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既“吸睛”又“吸金”。從前者來看,一季度,中國香港資本市場活力逐漸恢復,港交所完成15宗IPO,籌資186億港元,位列全球交易所第五;恒生科技指數一季度上漲20.74%,港股科技板塊普遍上漲;從后者來看,年內南向資金成交凈買入金額已超6000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


劉榕欣也表示,“科企專線”政策公布后,港交所股價強勁上漲,反映市場對交易量增長的預期,并提振短期市場情緒。“從中長期來看,此舉將增強港股流動性及優化行業結構,有望帶動科技板塊估值修復。2024年香港股市成交額已顯著增長,平均每日成交額達1318億元,較2023年的1050億元上升25.5%。”


據其測算,若新規能促使每年新增20-30家科技企業上市,預計中長期日均成交額可達1500億港元,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


不過,劉榕欣也指出,我們需警惕IPO擴容可能帶來的資金分流壓力。“高估值且未盈利的科技企業集中上市或會加劇市場波動,投資者宜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審慎決策。”


梧桐研究院分析員岑智勇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政策對一些特專及生物科技公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對投資者而言,這些企業的部分信息不公開,可能會導致信息透明度有所降低,從而影響投資者的知情權。因此,在制定相關政策時,需要在保護未上市初創公司的權益與確保投資者知情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中概股回歸再引關注 業內:港股或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在進一步提升港股流動性的大背景下,不少業內人士將目光聚焦于中概股的回歸。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伴隨著中美貿易關系的緊張,市場對中概股的擔憂再起。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本輪中概股退市風險短期內可控。


中國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在4月表示,“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有回流意向,務必讓香港成為它們的首選上市地”,中概股回流亦有望為港股市場帶來新交易增量。


5月7日,中概股回流話題再次引起市場關注。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階段證監會將堅定不移推進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穩步推進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包括維護企業在境外市場正當利益,并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企業回歸內地和香港股市。


國聯民生證券認為,從市場定位、制度設計和上市要求等多方面看,香港仍是承接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場。“回流趨勢若能延續,港股或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