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平房院落眾多,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為解決平房區居民充電問題,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聯合社區為居民裝上了配有聯網型充電檢測設備的電動自行車專用充電盒,借助科技力量為消防安全保駕護航。據了解,第一批設備安裝僅一周,即成功攔截了兩起可能引起嚴重后果的電動車充電安全隱患。
平房區安裝的電動自行車充電箱“小安”。 圖源: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
監測到一電動自行車無法正常充電,疑似非法改裝
去年12月,西長安街平安辦委托技術單位研發了一款網絡電能計算模塊,可以讓居民掌握電動自行車每次充電量和充電器、電瓶安全狀況,且同時滿足街道對充電盒使用情況進行評估的需求。經過開發、測試和生產,今年4月下旬,配有聯網型電動自行車充電檢測設備的充電盒“小安”正式投入安裝,北新華街社區、義達里社區平房區的居民成為首批使用者。
5月6日,“小安”后臺監測到西四南大街的一處電動自行車盒采集的充電數據出現異常,該車輛3日內充電4次,有3次數據偏離正常范圍。街道平安辦、社區工作人員同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核實處理。
到達現場后,工作人員迅速展開調查。經了解,在該充電接口充電的電動車電池確實存在充電異常情況,車主每次為車輛充電時,電源接入的前兩次都無法正常充電。經過判斷,該情況極可能是充電器或電瓶本身存在故障,導致充電過程受阻。另通過大數據的深度分析,發現該電瓶的充電電流高達3.1A,遠遠超出了一般1-2A的標準范圍,充電功率更是高達679W,為“超級快充”模式,而正常情況下,充電功率最高不超過350W。綜合以上數據,工作人員初步判定此電瓶疑似經過非法改裝。
給違規改裝電池充電猶如在身邊安裝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屬地防火監督員當機立斷,現場核查,經詢問得知,該車輛存在多次插拔充不上電的情況,而車主也知道電瓶有異常,但未引起重視。防火監督員對車主進行了安全教育,建議其立即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對充電器和電瓶進行檢測,從源頭上切斷安全隱患。
監測到疑似充電器故障
5月7日,“小安”后臺再次監測到,在另一地點出現一組電動自行車充電異常數據。數據顯示,在該充電盒充電的電動自行車于5月5日-7日期間,共充電6次,其中有5次未充上電,在電瓶插拔時,出現瞬間功率達到1萬多瓦的異常情況,已嚴重超出正常范圍。
5月8日,后臺再次監測到該充電盒充電異常,5月7日-8日期間,為同一電動車充電2次,每次充電前都需要插拔6下才能充上電,充電時間較長,其中,最后一次充電時長達十幾小時,電池未充進去電。發現該電動自行車充電器或者電瓶疑似發生故障后,消防救援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對出現異常的電動自行車進行了檢查,排除安全隱患。
可監測充電裝置“小安”的安裝使用極大程度提高了平房地區電動自行車充電的安全,截至5月13日,“小安”已累計發現9起疑似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隱患。未來,西城消防將聯合社區繼續深化科技應用,加大巡查監管力度,不斷完善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管理體系,為轄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筑牢堅實防線。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編輯 劉倩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