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奶茶包裝使用不雅文字,引發網絡熱議。圖/IC photo


“嬲”(niǎo)是何意?據報道,日前,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稱,其在天津“汝囈如意”奶茶店購買的飲品封口膜上印有醒目漢字“嬲”。包裝特別標注該字“多數用作臟詞”,令她觀感極為不適。此事引發網絡熱議。


當消費者滿心歡喜地購買印有“我愛天津”字樣的奶茶,本想借此表達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卻在不經意間看到杯口印著帶有罵人意蘊的“嬲”字,內心的反感與被冒犯之感可想而知。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底,就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該奶茶的“嬲”字包裝,可商家并未給予足夠重視,未能及時整改。如今舊事重提,再次掀起輿論風波,足以說明前期問題并未得到妥善解決。


在當下消費市場中,冷門漢字因其獨特的“獵奇”屬性,深受商家喜愛。這類生僻字既能滿足年輕人在社交場合展示學識的心理需求,又能為品牌增添一抹文化色彩,看似是一種一舉兩得的營銷手段。但在追求創意與吸睛效果的過程中,商家卻完全忽視了地域文化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


以“汝囈如意”為例,在采用“嬲”字進行包裝設計時,對該字在當地方言語境中可能引發的風險,沒有做出任何提示與規避措施,這不僅凸顯了商家在文化認知上的淺薄,更是對地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其實,類似的事件并非個例。2023 年,浙江溫州某奶茶品牌就因在杯身印制方言粗話 “你拿個杯”,被相關部門責令整改。一次次的現實教訓清晰地表明,商家若只是企圖利用“文化包裝”來掩蓋對語言差異的漠視,最終必然會讓原本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元素,淪為冒犯消費者的“利器”。


從法律角度來看,奶茶店使用此類不雅文字作為包裝,已經涉嫌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一旦查實,最高將面臨百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后果極為嚴重。


在競爭日益激烈、追求“出圈”的商業賽道上,企業必須在創新創意與堅守底線之間,找到精準的平衡點。如故宮文創推出的“朕知道了”膠帶,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相結合,讓古老的故宮文化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還有一些茶飲品牌,也憑借獨特的“新中式美學”風格,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


這些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關鍵在于深入挖掘文化內核,并給予文化足夠的尊重與理解。反觀“汝囈如意”,僅僅將文化簡單地符號化,把營銷創意當作投機取巧的手段,最終導致品牌形象受損,陷入輿論危機,也在意料之中。


此次“奶茶不雅字”事件,無疑告訴大家,文化營銷猶如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能夠為品牌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實現品牌價值的快速提升;一旦用錯,也會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在商業創新的漫漫長路上,尊重文化、堅守底線,才是企業得以行穩致遠的根本所在。


撰稿 / 吳睿鶇(職員)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