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4月23日,央行副行長陸磊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這是為滿足經營主體對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的核心需求,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圍繞打通堵點、破除痛點、解決難點的思路,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形成了本次《行動方案》。
“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穩步前進,成效顯著,特別是在跨境金融服務領域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陸磊表示,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央行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達到29.8萬億元,同比增長30%,占全國業務總量的47%。
破除痛點、解決難點 從五個方面支持企業“走出去”
“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陸磊指出,近年來,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這可以更好地分散單一市場風險,推動產業升級,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另一方面,含金量更高的商品、服務、技術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在此過程中,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單一融資,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投融資+風險管理+咨詢”的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
陸磊指出,《行動方案》主要從五個方面支持企業“走出去”。一是提高跨境結算效率,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包括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和展業流程、完善企業集團全球資金管理體系、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及其應用場景、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
二是完善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全球金融背景下的外匯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包括開發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促進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三是強化融資服務,助力企業全球投融資,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這包括集聚跨境銀團貸款中心和業務,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開展貿易再融資業務,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運用區塊鏈技術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便利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資金跨境融通。
四是加強保險保障,提升全球經營背景下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服務能級。其中,包括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保險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服務能級、提供高質量再保險服務。
五是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提升全球資產管理便利化程度。這包括了增強重要金融平臺配置全球資源功能、提升全球資產管理便利化程度、完善各類綜合服務平臺功能。
優化流程、創新服務 持續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政策工具箱
在此次發布會上,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本次《行動方案》立足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這是“走出去”企業的核心訴求,以業務流程優化和技術賦能為支撐,兼顧效率與安全。中國人民銀行將持續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政策工具箱,有效支持企業“走出去”。
王信介紹,《行動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優化流程的措施,力求為“走出去”企業構建一個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金融服務環境。
“《行動方案》將完善上海自貿區全功能資金池跨境資金調撥,鼓勵銀行逐步實現資金跨境支付自動化處理,延長對重點企業集團跨境資金池的業務服務時間,實現全球資金實時調撥。”王信舉例道,《行動方案》還優化了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支持開展銀團貸款份額跨境轉讓試點,有效滿足境內企業海外項目建設、跨境并購等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
在創新產品和服務方面,王信表示,《行動方案》針對企業融資、外匯風險管理等多個場景進行產品創新。如支持銀行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種類,開發匯率避險專項擔保產品,由財政提供擔保費補貼。《行動方案》還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參照國際慣例,探索在上海自貿區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并購貸款服務,將貸款金額放寬至并購交易價款的80%,期限也延長到10年。
陸磊還指出,要通過匯率利息與合規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等。“人民銀行將不斷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政策工具箱,形成更加適配外向型經濟的金融體系。”陸磊表示。
此外,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表示,金融監管總局與有關部門和上海市密切協同,以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為重點,積極推進再保險中心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目前,制度機制逐步建立;機構聚集初具規模,積極推動再保險運營機構入駐登記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截至2025年3月末,已經有22家再保險運營中心和再保險分公司等機構在上海臨港設立;登記交易業務平穩起步。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持續強化與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等的協調配合,積極推動建設要素聚集、業務集中、交易活躍、規則完善的登記交易中心,支持將上海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保險中心。”尹江鰲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