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陳維城)11月20日,普華永道發布《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顯示,中國受訪者預期未來3-5年中國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為6.1%,高于上一年的5.2%。中國體育產業不僅在傳統領域保持穩定增長,更在新興賽道如虛擬競技、戶外運動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全球體育市場信心穩中有增,中國體育市場持續增長。報告指出,全球受訪者對體育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未來3-5年全球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7.3%,較去年6.6%有所上升。中國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從體育賽事和體育制造業兩端發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強力推動及全民健康熱潮的烘托下,中國體育行業在2024年順利達成新一輪蓬勃發展態勢。我們的年度調研顯示,體育行業高管對未來產業鏈各環節的快速發展均持積極樂觀的看法。特別是女性體育運動的增長,ESG議題及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助力。”

報告顯示,48%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政府的體育發展愿景、戰略和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相比之下,全球這一比例僅為25%。人工智能作為革命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體育行業。就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而言,受訪者普遍認為,內容創作和投放,以及提升運動表現是重要應用方向。

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合伙人劉翰林指出,“隨著技術的進步、裝備的升級和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虛擬體育將不僅開辟更多全新競技場景,還將為玩家、賣家等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多新奇體驗和全新盈利模式。”

63%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應該縮小新建規模,更多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這與可發展和ESG理念相吻合。中體建國集團董事長吳永生表示,“應開展多元化合作,鼓勵政企社共營體育場館,分擔風險與收益;實行專業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開展市場化運作,靈活調整活動安排和場地租賃;打造品牌特色賽事,形成品牌效應;并進行智能化改造,提升服務,收集觀眾數據,為未來賽事策劃和市場推廣提供決策支持,從而提高場館利用率和觀賽體驗。”

體育公益事業也正蓬勃發展,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內地共有約92家體育類基金會,其中57家面向綜合性體育領域,其余專注于單類運動項目。冠軍基金秘書長孫小峰表示:“國內體育公益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尤其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優秀運動員以各種形式參與其中。在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相信中國體育公益大有希望,大有可為”。


編輯 徐倩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