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大唐不夜城半年僅賺23.53萬元”登上熱搜,曲江文旅股價開盤后小幅拉升。截至收盤,曲江文旅報收8.33元/股,漲幅為1.34%,市值約21億元。


作為西安的文化地標之一,大唐不夜城的火爆已經不能用“網紅”一詞概括,人山人海的背后,大唐不夜城公司為何半年僅賺23.53萬元?手握大唐芙蓉園、西安城墻等多個“王牌”景區的曲江文旅,半年虧損1.87億元的原因又是什么?

上半年僅8家子公司實現盈利


從“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到“春晚李白”,大唐不夜城早已成為游客到訪西安的打卡地之一。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大唐不夜城日均客流量達45萬人次。但曲江文旅202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大唐不夜城公司創收3938.3萬元,凈利潤僅23.53萬元。


有分析認為,大唐不夜城低盈利的原因之一是景區門票、活動都是免費的,客流量雖大,但日常運維、宣傳費用也很高。事實上,“低盈利”在曲江文旅旗下運營景區和子公司中并不是個別現象,有的子公司甚至不盈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曲江文旅22家控股參股子公司中,只有8家實現盈利,占比約36%。除大唐不夜城公司外,城墻景區公司、大唐文旅工程建設公司、海口海瑞公司、如華物業公司、無錫匯跑、曲江樂效、友聯旅行社也實現了盈利,8家公司合計盈利2628.96萬元。


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制圖


在虧損的控股參股子公司中,負責管理運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公司上半年虧損高達5941.7萬元。今年6月,曲江文旅發布公告,以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將大明宮遺址公園公司100%股權轉讓給了大明宮投資集團。


在控股參股子公司盈利不佳的情況下,曲江文旅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1.9%至7.7億元,卻錄得1.87億元的凈虧損,成為曲江文旅上市以來中期凈利潤最差表現。


自2012年借殼上市至2019年,曲江文旅營收、凈利潤增長都較為平穩,2020年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雖然2021年業績有所緩和,但2022年、2023年持續虧損。今年上半年,曲江文旅的虧損幅度同比擴大至1548.29%。


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制圖


運營管理多個“網紅”景區,卻收不回管理酬金


無論是業績虧損還是旗下運營景區的低盈利,曲江文旅的問題均指向了應收賬款。要講清楚這個問題,要從曲江文旅的景區運營管理業務開始說起。


曲江文旅將自身定位為文化景區發展集成商,業務覆蓋景區運營管理業務、文化主題酒店管理(含餐飲管理)業務、旅行社業務、演出業務、體育項目業務、數字科技業務、文化旅游商品業務、園林綠化及其他新型旅游業務等。其中,景區運營管理業務為公司貢獻了超六成營收。


曲江文旅的景區運營管理業務營收主要來自景區管理酬金,不同景區的管理酬金收取方式有所不同。如大唐芙蓉園景區的管理酬金來自門票收益,分為基本酬金與分成酬金兩部分;大明宮遺址公園的管理酬金則是“一口價”1.281億元,且運營管理公司在景區內開展的經營性活動收入也歸其所有。


問題出在曲江文旅運營管理景區的委托方上。價格談好了,景區運營了,但是到“錢貨兩清”的時候,管理運營的費用收不上來了。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曲江文旅應收賬款余額為13.96億元,累計壞賬5.82億元,其中,西安曲江新區事業資產管理中心、西安曲江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辦公室、西安曲江文化產業發展中心為應收賬款前三大欠款方,均為實際控制人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合計欠款余額13.54億元,累計壞賬5.75億元,占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期末余額的82.11%。2023年年底,上述應收賬款前三大欠款方合計欠款余額已達12.52億元。


圖/資料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曲江文旅最新公告披露,由于委托方對開放式景區服務內容的調整,公司經重新評估后,對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城墻遺址公園、大慈恩寺遺址公園等景區的年度管理酬金進行了調整,下調幅度為25.93%-59.53%,其中,秦二世陵遺址公園的年度管理酬金從710.94萬元/年下調至287.7萬元/年。上述下調管理酬金的景區主管單位為西安曲江新區事業資產管理中心。


為盤活資源、降低應收賬款金額,曲江文旅今年上半年頻繁轉讓旗下部分運營管理公司股權,除大明宮遺址公園公司外,曲江文旅今年還轉讓了全資子公司西安山河景區運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51%股權,全資子公司唐邑公司40%的股權及1.67億元的債權。


對于曲江文旅而言,最要緊的是加快應收賬款催收進度。對此,曲江文旅表示,一方面召開相應會議,明確要求對拖欠公司應收管理酬金進行梳理、核實和確認,并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償還進度;另一方面,對于管理協議已到期的景區,公司不再接受委托,不再增加相應的應收賬款。


曲江文旅稱,公司實控人對于應收賬款的拖欠已有相關方案,至于回款情況,不知下個季度或年底能否見分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編輯 李錚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