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以來,北京發布全市范圍雷電預警4次、大風預警3次、冰雹預警2次。目前,北京處于雷電橙色,大風、冰雹黃色預警中。5月13日,北京出現了明顯的強對流天氣,冰雹覆蓋13個區,部分地區出現“小雞蛋”大小的冰雹,不少車輛被砸受損。
據預報,今天(5月16日)午后至夜間,北京自西向東還將出現強對流天氣,伴有分散性冰雹、8~10級雷暴大風。
為何北京近期強對流天氣頻現?這次的冰雹會像上次一樣大嗎?氣象專家就上述問題進行解答。
焦點1
冰雹、雷雨、大風為何總是“組團”來?
據氣象部門介紹,每年5月至6月是北京地區從春季向夏季過渡的季節交替階段,也是冰雹相對多發期。此時,下墊面逐漸回暖,但高空仍受冷空氣影響。這種“上冷下熱”的天氣條件非常有利于冰雹形成。
這種不穩定層結容易形成強烈的對流活動,為冰雹形成提供有利條件。此外,隨著氣溫升高、濕度增加,大氣中的水汽含量逐漸增多,進一步增加了冰雹形成的可能性。
此外,在春夏季節,冷渦系統是影響北京地區天氣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渦配合大氣中的水汽輸送,在不穩定大氣層結條件下,容易形成逆時針旋轉的螺旋雨帶。雨帶內強烈發展的對流風暴會給北京地區帶來短時強降水、冰雹、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焦點2
北京5月出現冰雹天氣正常嗎?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娜表示,一般在5月、6月,北京容易出現冰雹天氣。據氣象部門介紹,1980年至2019年,6月是北京冰雹出現最多的時期,其次是7月和8月。
具體到發生時段,1980年至2019年數據顯示,午后至傍晚為高發時段,其中14時至15時、18時至19時是冰雹出現的2個峰值時刻。
從記錄到冰雹發生的氣象站數據來看,1980年至2019年,北京地區西北部延慶山區(如佛爺頂)出現冰雹次數最多,其次在西部、北部山前(如門頭溝、昌平、懷柔、平谷等地)和沿山一帶。此外,平原的偏西部區域(海淀、石景山、豐臺)也是冰雹的相對高發區。
就全國平均而言,冰雹主要出現在5月至9月,這五個月的總雹日占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6月為冰雹盛行月,冬季是冰雹最少出現的季節。
但不同地區也存在很大差異。如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冰雹常出現在5至9月,尤其是6月;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冰雹常在2月至4月出現,3月尤甚;2月至5月冰雹常造訪華南、西南地區。
焦點3
今天京津冀強對流天氣有何特點?
今天華北將迎來新一輪強對流天氣。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介紹,今天總體的天氣形勢類似13日,因此下午到晚上要密切關注雷達上的動向和氣象部門的臨近預警。
據目前預報來看,今天華北一帶的各方面天氣條件都有利于午后至前半夜出現強對流天氣。據中國天氣網分析,今天上午到中午,華北一帶天氣晴朗,光照充足,大氣具備較高的對流能量,并且疊加有南風輸送水汽,為強對流天氣打好了基礎。今天下午起,隨著高空槽東移南下,槽前低空還有切變線輻合,觸發強對流天氣的條件也較好。
此外,由于今天華北一帶的垂直風切變較強,當強對流天氣出現后,還利于對流系統組織化發展,因此不排除出現颮線或出現超級單體風暴的可能,易出現雷暴大風和冰雹天氣。
焦點4
北京今天的強對流天氣和上次有何不同?
針對此次強對流天氣,有氣象專家提醒,不要只關注冰雹,也要注意防范雷暴大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發文表示,16日下午到前半夜,需要大家高度關注地方氣象臺的預警信號,包括雷雨、大風、冰雹等。他表示,這次天氣過程中,冰雹應該會有,但可能更怕大風。
有北京地區的氣象專家表示,今天的冰雹或許沒有13日夜間的冰雹大,今夜水汽條件不夠,冰雹的“生長環境”較差。和冰雹相比,今天的8~10級雷暴大風,可能影響更大。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桑介紹,從目前的分析來看,13日的強對流天氣過程中,冰雹天氣比較突出,出現的最大冰雹直徑達到5厘米,而今天的強對流天氣過程,預計雷暴大風會更加突出,冰雹比較分散。雖然這兩次天氣過程熱力不穩定條件相當,但此次過程的動力條件更優,中低層急流更強,同時,今天的低層比較干燥,水汽條件相對較弱,有利于雷暴大風出現。
焦點5
為何冰雹總在晚上來?
據氣象專家介紹,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受熱后空氣上升,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如果高空存在冷空氣層,這種“上冷下熱”的劇烈對流就會為冰雹的形成創造條件。白天較高的氣溫為冰雹提供了熱力驅動的上升氣流,而高空冷空氣與濕熱氣流碰撞就形成了冰雹。
到了夜間,隨著地面輻射冷卻作用增強,近地面空氣溫度逐漸降低,但是高空中的冷空氣層仍然存在,并與近地面的濕熱空氣形成強烈對流。這種對流活動使云層內的水滴和小顆粒物被反復拋起和沖擊,不斷增長并最終形成冰雹。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