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辦。記者從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博物館月”全面升級為“博物館季”,將推出展覽月、科技月等主題月活動。
去年,北京舉辦了北京博物館月,推出了以“百館千展萬人觀”、博物館文創市集、博物館電影周、閱讀周等為代表的眾多惠民文化活動,受到了市民游客的歡迎。
“今年,我們攜手北京各區和近300家博物館,以更多的精品展覽和品牌活動,推動博物館與旅游、商業、演藝等深度融合,讓觀眾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博物館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館季就是我們城市的節日。”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豪杰表示。
首屆北京博物館季將于5月18日至10月8日舉辦,從小滿到中秋,覆蓋暑期和國慶假期等博物館參觀旺季,每月設置一個主題,推出五月展覽月、六月科技月、七月文創月、八月研學月、九月教育月,讓博物館優質資源直達基層。
5月將集中推出百項重要展覽
宋豪杰介紹,在綠意盎然的5月,將集中推介100項重要展覽,歡迎海內外游客“到北京看最好的展覽”。5月19日,《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覽之“看·見殷商”》展將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開幕,該展覽精選了全國28家文博單位的338件(套)商代珍貴文物,對商文明早中晚期進行全景展示,其中一級文物及重點文物多達54件(套)。
5月20日,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經過全面改建后盛裝亮相,攜《勃碣都會 幽燕華章——西漢廣陽國歷史文化展》《漢風轪華——馬王堆生活藝術展》兩大展覽重回大家視野。另外,國家博物館《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龐貝:永恒的發現》展、北京藝術博物館《瑞羽鳴祥——明清禽鳥主題文物展》也將與觀眾見面。
為方便大家全面掌握相關展訊,將發布“暑期來北京,逛博物館帶上我——2025北京看展全攻略”“準備好!北京近期展覽來襲”。同時,還將在各大互聯網平臺招募“北京博物館季推薦官”,邀請北京博物館大V聯盟的網絡達人推薦精品展覽。
6月將推出博物館數字展覽和活動
在夏日濃濃的6月,市文物局攜手市科委和海淀區、石景山區,聚焦“博物館+科技”,推出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數字展覽和活動,讓大家真切感受“玩得轉的科技,摸得到的歷史”。
海淀區精心策劃了以“跨界、AI創、光影、科探”為主題的四大系列活動;石景山區博物館將發布AI數字人“噗噗”,與觀眾分享歷史文化故事。為了給市民游客提供更多互動體驗,還將招募博物館和科技企業,組織雙向深度交流合作,舉辦博物館科技成果路演,共同商討“博物館+科技”融合路徑和應用場景,實現博物館和科技企業雙向奔赴。
7月將推出豐富多彩的“大文創”產品
在驕陽似火的7月,博物館季來到文創月,推出豐富多彩的“大文創”產品、文創市集、文創大賽,“把博物館的奇妙創意裝進你的生活”,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
在朝陽區藍色港灣啟動消夏博物館文創“妙”會,在4大熱門商圈輪番開展文創促消費活動,打造“文化體驗+消費場景+科技互動”復合型空間;在全市舉辦北京博物有“吉”市,大家可以一站式購齊明星文創產品。文創月每周還將發布“博物館大文創亮點預告”短視頻,推出打卡攻略和限量福利。
以“文博·創意·生活”為主題的2025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已于4月20日啟動,正在面向全國征集作品,歡迎公眾踴躍參與、分享創意。北京市文物局還將舉辦北京博物館文創品鑒會——“文博IP×品牌進化論”,為文創企業和博物館搭建合作平臺,推出更多文創精品。
8月研學月將推出研學產品和路線
在丹桂飄香的8月,北京市文物局專門為博物館愛好者和大中小學生準備了研學月,將發布《一圖讀懂研學月動作》,和大家一起“跟著展覽去旅游”,開啟study tour。東城區聯動各類文化資源優化以博物館為核心的研學課程;西城區依托北京金石博物館等文博機構,設計推出多款研學產品;通州區推出“踏水讀城——運河研學之旅”,讓研學更有趣、更好玩兒。這些研學產品和路線串聯起博物館和旅游景區、商圈酒店、體育場館,讓大家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有高品質的文商旅體融合體驗。
“我們還專門設計了‘北京文博護照’和博物館‘通關文牒’,拿著它可以打卡博物館,也可以享受文創優惠;推出博物館電子徽章,還有‘小小考古人’‘文明解碼者’行動,‘我的博物館研學’短視頻/vlog征集,等著大家來參與。”宋豪杰說。
9月將奉上“博物館第一課”
在金秋送爽的9月,北京將為公眾奉上教育月。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希望觀眾走進博物館,“讀懂北京,給心靈一場文化SPA”。
宋豪杰表示,屆時將推出“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探尋文字的奧秘”兩節“博物館第一課”,通過線上智慧課堂分享給全市中小學生;開展“‘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古都行,組織萬余名首都高校新生,走進博物館這個大課堂與北京來一次親密接觸。還將舉辦“博物館之城圓桌對話”,圍繞十個大中小學校實驗組團,總結交流館校融合經驗,發布博物館教育課件資源庫,推出博物館教育課程范本,搭建館校融合平臺。
他介紹,在博物館季的最后一周,將通過網絡調查、公眾投票等多種方式,聆聽來自廣大觀眾、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舉辦“歲月典藏·未來之光”北京博物館季成果發布會,推出十佳展覽、科技、文創、研學、教育推薦項目;同時,舉辦北京策展人國際對話會,與國內外行業翹楚、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汲取博物館在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多元探索與實踐智慧,提升“北京展覽”吸引力和影響力。
新京報記者 展圣潔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