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璐)北京動物園5月14日對“北京動物園一鸚鵡被欺負到‘禿頂’”相關消息進行回應,表示雛鳥出巢后,親鳥存在啄咬雛鳥羽毛的行為,導致雛鳥出現毛發不齊的情況。


5月12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北京動物園內發現一只鸚鵡頭頂羽毛脫落、皮膚裸露,懷疑鸚鵡被欺負。


網友拍攝的視頻中,鸚鵡頭頂綠色的羽毛有部分脫落,露出皮膚。網絡視頻截圖


北京動物園表示,大家看到的鸚鵡是亞歷山大鸚鵡的雛鳥。近期,亞歷山大鸚鵡共繁殖三只雛鳥,分別于4月22日、25日、26日出巢,出巢時狀態良好,均由親鳥自然哺育。雛鳥出巢后,親鳥存在啄咬雛鳥羽毛的行為,導致雛鳥出現毛發不齊的情況,在以往的鸚鵡繁育過程中也有類似情況出現,一般待雛鳥獨立后,羽毛會逐漸恢復。親鳥是對繁殖期參與孵化與育雛的成年鳥類的統稱。為減少對親鳥育雛自然行為的影響,未進行過多人為干預,飼養員和獸醫密切關注。


5月12日,飼養員發現22日出巢的雛鳥體況較差,將其轉移至非展示區單獨飼養,獸醫采取相應治療護理措施。5月13日,雛鳥經救治無效死亡。


目前,另兩只雛鳥精神食欲較好。北京動物園表示,將會繼續加強巡視觀察,如發現異常情況將及時采取措施。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