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是許多家庭的重要支出項目和經濟負擔。圖/IC photo


搭乘地鐵或公交、新能源車出行,節約用電……這些都能幫你積攢個人碳減排量,最終能直接抵扣銀行貸款利息!


據湖北日報報道,武漢市民魏英成了第一個受益者,近日,她用平時攢的4.5萬克碳減排量,成功抵扣了當月90元貸款利息。


碳減排量不僅能換小禮品,還能直接用來抵扣銀行貸款利息,這一做法將低碳環保行為與個人經濟利益直接掛鉤,既鼓勵了低碳出行,又為市民帶來了實惠,可謂一舉兩得。這種將城市公共治理與市民切身利益直接“掛鉤”的機制,也為城市綠色治理帶來一定啟示。


在傳統觀念中,環保行為往往被視為一種社會責任,而較少直接與個人利益掛鉤。許多人雖然認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但實際生活中,很少有經濟激勵與其低碳生活直接掛鉤。


此次,武漢市民通過乘坐公共交通減少的碳排放,可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即房貸利息的減免。這種“低碳即收益”的即時激勵模式,有望提高市民參與低碳生活的積極性。


事實上,類似的“碳積分”獎勵做法并不鮮見。此前,多地曾嘗試過用個人碳減排量兌換商品或服務,如兌換電影票、購物券等,但這些做法大多局限于小額獎勵。此次,武漢直接將碳減排與個人房貸掛鉤,很具吸引力。


畢竟,房貸是許多家庭的重要支出項目和經濟負擔,通過日常低碳出行就能在一定程度減輕這一壓力,有望激發更多市民選擇綠色低碳出行。


房貸利息的減免意味著需要有人承擔一定的成本,這部分資金從何而來?據業內人士介紹,此次武漢坐地鐵公交可抵扣房貸利息,其資金正是來源于相關合作銀行。當然,銀行此舉,一方面體現了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進入“綠色金融”新業態的積極姿態,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為自己引流獲客的作用。


其實,銀行的讓利舉動也并非就是“虧本”行為。因為銀行可將相關用戶的碳普惠減排量拿到碳市場交易,出售給有需求的企業,從而獲得收益,彌補相關費用。


碳普惠是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推動公眾參與碳減排的創新機制,旨在鼓勵個人和中小企業踐行低碳行為,讓人們在作出貢獻的同時可以得到激勵。


不過,雖然個人理論上可以參與碳排放權的買賣和交易,但由于個人碳減排量相對“小散”,一般居民個人的減排量遠未達到可以上市交易的標準。然而,通過第三方平臺歸集,個人減排量可“打包”達到交易門檻。


去年9月,武漢將多個第三方服務平臺作為個人碳減排量的歸集工具。由平臺匯集的個人碳普惠減排量,可被納入碳市場交易。作為回饋,這些平臺將向用戶提供與減排量等值的優惠權益。


坐地鐵公交可抵扣房貸,背后正是這種碳減排市場機制在起作用,這種機制,可能比企業純公益活動更有持續性,也比普通的低碳宣傳鼓勵更有實效。


所以說,武漢的這一新舉措,也體現了城市綠色治理的一種新思路。通過經濟激勵,讓市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實現了社會公共目標。


這種“自下而上”的參與方式,以及市場化的商業模式,使得低碳生活方式的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趨于一致。這種機制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市民綠色出行,有望形成良性循環。


由此而言,武漢的“碳減排抵扣房貸”,看似金額不高,只是一個小福利,但其意義不止于此。這一嘗試,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卻為城市綠色治理提供了一種思路。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柯銳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