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突然收到一件不明快遞,自己卻沒有在網上購物,也沒人要給自己寄東西,這時就要特別小心了,這很可能就是盲發快遞騙局,有人通過這種不明快遞,設置好了詐騙陷阱,引誘收件人上當受騙。


收到不明快遞 多人被騙共計70多萬元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盲發快遞詐騙案件,被告人根據非法獲得的個人信息,向不特定人群發送“詐騙快遞”,導致多名被害人被騙70余萬元。


據多名被害人陳述,自己收到的神秘快遞均來自外地,包裹上的收件人姓名和手機號碼都是自己的真實信息。那么被害人收到的快遞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成鳳介紹,快遞拆開后,用信封包裹的,有一張教育部標的退費公告。


退費公告看似正規 寫明只給部分學員退費



這就是被害人收到的其中一張退費公告,結尾處還有公司的彩色印章,一眼看去這個退費公告并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對勁。在這篇退費公告中,還詳細介紹了該培訓機構是因為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運營,所以致函宣布清退所有學費。此外,公告還聲稱,因為資金有限,目前只為部分學員辦理退費。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成鳳:很多的被害人本身曾經有報名培訓課程的經歷,這些課程因為種種的原因,存在沒有上完的情況,有退費需求。這些人就會覺得是之前的教育機構來給退費了,他們會認為這是一個正規的官方活動。



不僅如此,這篇公告還特意注明了兩個極具迷惑性的注意事項稱:公司不會以任何短信或電話通知學員進行辦理退費,都是以官方信函文件形式通知各位學員辦理退費。公告還堂而皇之地寫明:切勿相信他人謹防上當受騙。此外,公告還注明,退費過程中公司不會以任何方式收取學員費用。


特意標注注意事項 真實感十足


這種看似正規的信函和極具官方感的誘導性話術,給收到退費公告的被害人帶來了巨大的真實感。而在退費公告下方,還有一個極為醒目的二維碼,那么一旦按照公告上面的流程開始進行所謂掃碼退費的操作,騙局將會如何展開?


王成鳳介紹,掃描了所謂的退費人員的QQ號,添加了這些號碼之后就會有人告訴他,要想辦退費,需要先去下載一個軟件,他們就把這個鏈接發給了被害人。


掃碼后“退費專員”出現 要求充值


被害人用QQ掃描公告上面的二維碼后,一個所謂專門辦理退費的退費專員就會出現。對方會繼續引導被害人下載注冊其他軟件和證券賬戶,通過轉賬充值提現等方式退款,而一旦被害人聽信謊言按照對方所說的步驟進行充值,錢便再也拿不回來了。


王成鳳表示,等被害人把錢充值進去之后,就發現提現不了了,操作不了了,那相關的人員就會告訴他,提現不了了,是因為這個數據有問題,系統操作不了,需要恢復,需要再繼續充值去解凍,去恢復數據的交易。



被害人為了得到退費反復充值,可最終卻無法提現退費。而等到被害人意識到這是一場騙局后,損失已經無法挽回。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成鳳:有一部分人他可能曾經因為自己的原因不上了,在教育機構還在的時候,他可能也溝通過這種退費的經歷,但是并沒有成功。所以這才會導致他們覺得現在機會來了,公告上也會說名額有限,先辦先得,這個就會極大地讓他們陷入這種迷惑性,有很大的很強的迷惑性。也有的人是警惕是非常高,他直接就報案了,應該被騙的人里很多是有這種需求的。


報名不同培訓機構 為何都能收到退費公告


在本案中,很多被害人報名的培訓機構其實并不是同一家,可騙子卻能根據他們所報名的培訓機構精準投放不同機構的退費公告,他們究竟是如何得到被害人相關信息的?導致被害人被騙的這些快遞又是誰發的? 警方對寄件人展開了調查。


警方通過調查發現,這些快遞的寄件人最終都指向了一名姓王的男子。這些快遞中的退費公告是王某自己編輯的嗎?被害人的相關個人信息他又是從哪里獲取的?


王成鳳介紹,他首先是曾經下載過一款境外聊天軟件,在聊天軟件上他在瀏覽的時候發現有人在招發快遞的這種廣告,他就想干這件事情,主動跟這些人添加了聯系方式。


通過境外聊天軟件 找到發詐騙廣告工作


王某答應為對方發快遞后,對方通過境外聊天軟件將12萬余組包含公民個人信息的數據文件,以及需要打印的退費公告模板發給了王某。隨后王某按照對方要求找了幾家打印店將退費公告打印出來,并購買大量信封,再將裝有材料的信封統一交給一家快遞點進行發貨。


王成鳳表示,他在寄件的時候隱瞞了真實的信息,用編造的虛假信息。上家跟他說你要用虛假的信息去發送,他對他編造的虛假信息也是知道的。


構成詐騙罪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經法院審理查明,2023年5月至7月間,被告人王某受他人雇用,非法收受大量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虛構“教育機構退費”等事實制作傳單,利用快遞向不特定人員盲發包含詐騙傳單的快遞,涉案錢款共計70萬余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案證據能夠證實被告人王某主觀上明知同伙指使其實施詐騙犯罪活動仍積極參與,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成鳳:被告人首先沒有合法的法律授權和合法的理由,他通過境外的聊天軟件,非法收受了這些公民個人信息數據多達12萬余組。屬于情節特別嚴重的標準,依據現行的刑法二百五十三條之一款的規定,他構成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他明知道這幾個上線要求他發送的是這種虛假的材料,也知道這個事實是假的,仍然伙同他人去實施了這種詐騙行為,最終導致多人受騙金額達到了70余萬元,構成詐騙罪。



最終,被告人王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5000元。 近年來,盲發快遞詐騙案件呈上升趨勢,法律專家認為,這反映出快遞行業在加盟制快遞企業的管理及收寄驗視等環節存在相關漏洞。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尹少成:快遞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嚴格履行寄遞安全三項制度,這三項制度分別是實名收寄、驗視和過機安檢。在加盟的這些快遞企業當中,加盟商其實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執行具體的諸如三項制度過程中,其實是比較寬松的。作為快遞總部而言,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對加盟商再到具體網點的監管其實是比較松散的,某種意義上還存在一些以罰代管的方式。


快遞公司應加強監管 勿成詐騙“幫兇”


專家表示,實踐中快遞公司為了提高效率,存在對個人寄件人身份信息登記不全面、對協議客戶批量寄件依賴歷史信息、不實時核驗等行為,極易造成安全漏洞。此外,在收寄驗視環節,快遞公司對非危險品的非法內容如詐騙傳單、虛假宣傳品等缺乏查驗,導致合規但違法的物品輕松逃過安檢。


收到不明快遞需警惕 謹防上當受騙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尹少成:一線的快遞員,需要加強對他的這種法律和風險識別的培訓。對于現代的類似于本案當中提到的這種宣傳品,這種退費、中獎等類似物品的寄遞過程中,還需要提高快遞員在收件時候的識別能力,如果發現有異常,應當及時進行上報。在這個邏輯之下,我覺得企業內部也可以建立相應的舉報獎勵制度,來激勵一線的快遞員,積極主動地來發現可能的違法違規的一些行為。


要想預防快遞公司成為詐騙的“幫兇”,快遞公司還可以從哪些層面入手堵住漏洞,切斷詐騙分子的利用渠道?



尹少成表示,快遞的總部應當加強對于加盟商,包括網點的相應管理,制定相應的內部管理機制。郵政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網信部門等,它們之間是可以形成一個信息的共享一種合力,發現一些新型的利用快遞來實施詐騙的行為,形成一種聯動機制,可以提高監管的效率和監管的能力。


收到不明快遞需警惕 謹防上當受騙


法官提醒,盲發快遞騙局手法多樣,不法分子通過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向不特定人群寄送虛假快遞包裹,通過假冒教育機構退費、購物返現、投資理財等手段實施詐騙,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公眾收到此類快遞后還需提高警惕,謹防受騙。


王成鳳介紹,自己沒有買的東西,收到不明快遞的時候不建議隨便簽收。另外,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通過向有關的公司或者官方渠道進行核實的情況下,不要隨便點擊里邊的不明的鏈接、掃描相關的二維碼。如果被發現引誘轉賬的情況下,切莫隨意向陌生人轉賬,一定要進行核實電話或者是見面核實真實性之后再謹慎去決定。


編輯 陳艷婷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