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將于5月14日在武漢開幕。5月9日,記者在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本次大會將發布多項教育數字化成果,包括《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教育大模型 總體參考框架》聯盟標準、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2025等。
大會將發布五項教育數字化成果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介紹,本次大會將發布五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育數字化成果。
第一項成果是發布《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系統梳理了我國教育數字化發展脈絡,集中展現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以來的新進展、新成效。教育部將正式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
第二項成果是發布《關于構建國際數字教育標準體系框架的倡議》和《教育大模型 總體參考框架》聯盟標準。舒華介紹,自去年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成立以來,我國積極推動在聯盟下成立了標準化委員會,并開展標準的研制工作。大會將首次發布聯盟團體標準,旨在倡導構建開放、包容、可持續的國際數字教育標準體系框架,明確教育大模型建設與應用的標準規范。
第三項成果是發布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2025,該指數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創新應用基于證據的評價范式所研制的評估各國數字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指數。今年新增了10個國家參與指數測算,國家數量從62個擴展到72個,并增設“人工智能+教育”專項指標,對各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進行全景式掃描。
第四項成果是發布數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熱點,該成果是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以全球范圍近6年發表的、約5.9萬篇數字教育文獻為研究對象,遴選數字教育領域前沿熱點,為深化數字教育國際合作提供理論支撐。
第五項成果是發布《數字教育合作武漢倡議》,倡議將呼吁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共建數字教育標準,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促教育智能轉型,共護人工智能安全,加快落實2024年聯合國未來峰會《全球數字契約》,加速實現教育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教育數字化成果展覽將同步推出線上虛擬展廳
大會配套的教育數字化成果展覽將于5月14日至17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B6館舉行。舒華介紹,此次展覽融合人工智能、多模態交互等前沿技術,構建虛實交融的沉浸式觀展體驗。
據悉,主題展區涵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國際教育和未來教育六大核心板塊,共50多個展項,將集中呈現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布局及政策成效。
其中,基礎教育板塊主要展示教學場景重構、資源體系優化和數字素養培育等方面的案例,重點展現依托中小學平臺開展同上一堂好課、聯合教研等教學活動;職業教育板塊重點呈現資源生態共享、教學實踐協同和產教融合發展,現場展示“直通企業、數字孿生”的創新教學方式;高等教育板塊重點介紹我國建成全球最大慕課體系的實踐經驗,還將展現智慧教育的未來場景等。
舒華介紹,本次展覽還將同步推出線上虛擬展廳,基于3D激光掃描與全景影像重建技術,構建高精度數字化孿生空間,集成全景漫游、智能導覽、交互體驗、數據看板等功能。線上展廳將于開展當日同步上線并長期運營,歡迎全球朋友通過虛擬展廳共享教育創新成果。
大會期間智慧教育平臺國際版將上線300余門課程
教育部于2022年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成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注冊用戶已經突破了1.64億,瀏覽量613億,成為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平臺。
舒華介紹,在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教育部建成上線了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際版,支持中文、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6種聯合國的官方語言,設置了資訊專欄、資源服務還有政務大廳三個板塊,目前平臺用戶已經覆蓋了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
舒華介紹,平臺國際版持續進行迭代升級。一年來,面向全國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征集遴選了2000多門的多語種優質課程資源,將分批次在平臺國際版上線。這次大會期間,大概要上線300余門課程來服務全球的學習者,通過平臺來學習中國的“金課”。
下一步,舒華表示,還將推進在線課程標準的體系建設,探索中外合作高校依托平臺國際版開展學分互認,創新優質教育資源全球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