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學而思推出P、S、T三大系列學習機新品,并在“內容和AI”兩大方向上進行迭代升級。記者注意到,此次新品一大亮點是打造了“小思AI1對1”智能交互功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發布會上,學而思智能學習負責人趙璞錚提出了教育領域“高品質、大規模、個性化”難以兼顧的“不可能三角”困境。他指出,傳統教育模式下,高品質與大規模、大規模與個性化之間往往難以平衡。“智能學習的使命,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找到突破口,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專屬的AI1對1老師。”


“小思AI 1對1”可以分步驟、主動引導學生學習。受訪者供圖


雙核大模型、內容升級構筑核心競爭力


據悉,學而思此次新品均搭載DeepSeek與九章雙核大模型,進一步強化智能交互與精準分析能力,為用戶帶來更流暢智能的學習體驗。


學而思CTO田密介紹,九章大模型在教育場景的應用已積累全科解題、全科批改能力等諸多優勢,多模態批改技術、基于大模型驅動的步驟級知識圖譜,則為“精準學”等AI功能升級提供了支撐。同時,創設“過濾學”和“過濾練”功能,“過濾學”可自動生成課程思維導圖,幫助孩子快速把握課程核心內容;“過濾練”功能則針對學習機內置練習、老師布置作業等,智能分析出未掌握題目、易錯題和必考題,避免盲目刷題,提升學練效率。


如何更好地將業內優秀大模型納入學習機的生態系統中?“像DeepSeek這樣的通用大模型和九章垂類大模型一定會長期并存,都有自己的價值所在。”田密認為,學而思學習機在不同場景下會調用不同的大模型,比如,用戶向小思提出問題,可以同時收到由不同大模型生成的回復,并給予清晰的來源展示。他進一步指出,DeepSeek基座模型縮小了行業中的技術差距、降低了成本,但教育垂類產品仍需深耕,包括將大模型與教育專業知識結合,更好地優化內容。


“提問是更好的學習。”學而思透露,其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學習科學實驗室共同開展的研究表明,學生在使用學習機時的提問頻次與內容,與學業成績、自我調節水平顯著相關。基于此,學而思推出“小思AI1對1”等創新功能,拍一拍,就會進入一個實時交互過程,小思就可以跟孩子自由對話。


田密介紹,“小思AI1對1”打破傳統學習機被動響應模式,能夠主動引導學習,與學生展開連續對話,根據學情動態生成內容;在答題批改環節,不僅能精準指出錯誤,還能深入分析原因并給出改進建議;并通過情緒感知技術,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或祝賀。


記者了解到,學而思旗下原“隨時問”APP也全新升級為“小思AI”,新功能將于6月初上線,旗艦機型用戶可免費更新。


在內容建設上,學而思學習機也做了全學段的資源升級。目前,學習機課程總量達1600萬分鐘,上市至今新增了400萬分鐘的課程、85萬套真題和7億道題目,構建起龐大的知識資源庫。同時,學而思獨家合作小托福考試,引入RAZ、5·3、萬唯等權威教育資源;此外還全新上線王牌練習模塊,教輔版本數量領先。


在啟蒙教育領域,學而思旗下小猴英語、小猴語文等王牌啟蒙內容正式登陸學而思學習機,與摩比共同構建起覆蓋3-8歲全階段的啟蒙產品體系,與學而思培優課實現良好銜接。


此外,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學而思推出了“新課標銜接課”,為學生提供系統、全面的過渡指導,幫助學生適應新課標的學習節奏。同時,“新題新考法”功能,聚焦新課標下“應用性試題”“探究性試題”“綜合性試題”“開放性試題”四類新題型,通過專項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


三大機型差異化定位,部分用戶可享“半價換新”


發布會上,學而思一口氣推出三款學習機:P4標準款學習機、S4經典款學習機,以及T4旗艦款學習機,首發價格分別為2699元、4899元和7299元。三款學習機有著差異化定位。


其中,P系列學習機為孩子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基礎的學習方案,其內容覆蓋從啟蒙到高三的全學段,提供同步到提升的全套學習資源,集成學而思經典的練習模塊,并配備50大AI學習工具,學而思為其定位為“AI時代家庭購入學習機的高性價比之選”。


S系列核心優勢在于融入了學而思經典的培優體系課,AI工具增加至55種,并搭載了“金牌領學”功能,可全程規劃學習進程,并量身定制課后學習報告,學而思指出,這款學習機適合期望通過學習機減少課外輔導班依賴的家庭。


T系列為旗艦產品,在各方面的突破最為明顯。T4系列搭載的小思智慧島Pro集成更多AI能力。作業模式下,能提供一站式的智能作業輔導服務;孩子遇難題卡殼時,小思3.0如同貼身一對一老師,主動詢問并提供幫助,家長還能通過家長端遠程陪寫。探索模式則以趣味任務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與使用AI的能力。


田密介紹,三款機型均支持“學而思Care+”服務,提供大模型能力更新、課程內容更新,還為用戶提供一年的意外保險和延保保障,并可享受“購機1200天半價換新”政策——學而思23版經典學習機、學練機等舊設備最高可抵扣新機價格的5折,以期降低用戶體驗新技術的門檻。


隨著電子教育類產品的不斷發展,很多家庭同時擁有學練機、學習機、閱讀機等多個產品,各家教育智能硬件企業也紛紛豐富自己的產品布局。在趙璞錚看來,學習機和學練機目前仍然是兩個獨立的品類。同時,學而思也在看更多的機會,從桌面學習場景來看,學習平板或許不是終局。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