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韋英姿)5月7日,“聚勢騰飛·智領未來——四季青鎮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低空經濟產業與技術研究中心教授蒙志君在會上提出,未來低空經濟會按照先山區后平原、先農村后城鎮、先運貨后載人、先應急后日常這一路線發展。
“當前發展低空經濟的本質之一是場景經濟化,即:在場景培育的同時,更為關鍵的是挖掘真實需求,形成規模效應,暢通商業模式,從而將低空經濟塑造成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引擎。”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楊嶺說。賽迪顧問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10644.6億元。
賽迪顧問資料顯示,中國低空經濟近八成的產業資源聚集于東部和西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聚集53.2%的產業資源,廣東省聚集20.6%的產業資源,以四川和陜西為代表的西部地區則聚集了24.8%的產業資源。
去年至今,多地將低空經濟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北京亦然。2024年9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四部門公布了《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上述方案要求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將低空經濟產業規模提升至1000億元,還要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用好專項產業基金,聚焦低空方向,引導社會資本、專業機構投資。
會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促進四處副處長徐冉介紹,中關村科學城聚焦重點產業園區投資平臺及產業聯盟等資源,精準挖掘培育潛力項目,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第三期共提供100億元資金,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我們也致力于搭建、提供產業交流與服務的平臺,促進產業鏈、技術鏈、應用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四季青鎮黨委副書記陶曉潤表示,目前四季青已儲備83萬余平米產業空間,可提供23萬平米的優質產業空間。她透露,長青產業園瞄準空間信息產業,預計8月竣工,今年11月具備開園條件,園區計劃引入航空航天、衛星通信、遙感技術等領域企業,依托清華大學、北航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資源,提供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支持。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相對完備。據賽迪顧問統計,截至2024年9月,中國低空經濟企業數量超5萬家,其中,上市企業11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1家,高新技術企業3991家。
編輯 陳莉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