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發布。
《工作要點》提出7大部分25個方面的59條具體措施,如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建設1—2家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10家市級中試平臺、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綠色創新平臺建設、安排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開展新一輪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發布統一輕微違法免罰清單等。
將發布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清單
2023年11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此后連續兩年制定了年度工作要點。記者了解到,北京先后制定70余項細分產業支持政策,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突破1萬家、總營收突破1萬億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小巨人”第一城。
北京市發改委體改處處長郝婧介紹,本次發布的《工作要點》直面民營企業“急難愁盼”的關鍵問題,安排了7大部分25個方面59條措施,如優化并購貸、加大首貸貼息比例等多種金融服務,為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降融資成本;再如最大限度降低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對企業帶來的負擔,發布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清單,切實為企業“減負”。《工作要點》提出,要推動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民企公平開放,支持發展數據產業集群、加快跨境數據流動便利等,回應企業對市場公平公正的期待。
《工作要點》還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和重大項目建設,全年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扎實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切實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支持民營企業建設國家級中試平臺
《工作要點》提出,推薦優質民營創新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等措施;將組織重點產業集群企業與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布局一批新型研發創新平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同時,支持民營企業建設1—2家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10家市級中試平臺,支持民營領軍企業牽頭建設標桿應用場景。
《工作要點》進一步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拓展新空間。將研究制定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匯集津冀技術需求不少于300項,提供北京科技成果不少于400項。
綠色發展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趨勢,據悉,北京將支持民營企業建設智算中心,對采購自主可控GPU芯片開展智能算力服務的企業,按照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支持,還將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綠色創新平臺建設。
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縮短為60日
在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北京市將推動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針對市場準入、解決隱性壁壘難題,落實好“非禁即入”要求,進一步破除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門檻等措施,并專項開展政策落實“回頭看”。郝婧介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北京市今年將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市區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安排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工作。
在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同時,北京市還將持續擴大“兩區”制度型開放,將優化“京貿興”平臺功能,為企業辦理離岸貿易業務提供便利服務。同時,為優化北京市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4月已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深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試點,時限縮短為60個工作日,并為企業平等提供“兩品一械”注冊申報前置指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各類經貿洽談會、境外展銷展覽活動,升級北京市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探索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境內外職業資格、職業認證互認互通。
為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
“北京服務”是北京市提升營商環境中打造的品牌,《工作要點》提出多項提升“北京服務”的事項,把解決企業困難訴求與加強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結合起來,讓企業充分感受到“北京服務”的溫度和力度。
融資難一直都是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大難題。《工作要點》提出,北京今年將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支持力度,推動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重點為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同時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監管沙箱”機制優化升級,在無還本續貸擴容、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盡職免責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進一步優化并購貸、科技人才貸、認股權貸等措施,將并購貸款承貸比例由60%提高至80%。
北京還將持續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和適配性,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針對賬款清欠問題,將開展新一輪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推動欠款“應清盡清”。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白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