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秀蘭)在今年的“世界免疫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之際,由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疫苗與健康分會等支持的“健康中國家,疫苗護萬家——健康社區‘免疫行動’促進計劃”啟動,將致力于推動地方形成成人預防服務新范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提升預防接種服務質量。
疫苗不是小孩的專利,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尹遵棟介紹,對于全人群來講,疫苗是從控制到消除乃至消滅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例如,天花的消滅、脊髓灰質炎的消除、乙肝病毒攜帶率的大幅降低,疫苗的廣泛接種發揮了關鍵作用,“對于成年人、中老年人來講,流感、肺炎球菌和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可以大幅降低發病風險,接種疫苗的獲益遠大于風險,應該被大力科普和倡導積極接種。”
我國老年人多病共存現象普遍,據推算我國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提醒:“慢性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處于降低狀態以及伴隨炎癥反應等,其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幾率高于普通人。對于中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來說,懂得用“疫苗護體”是一筆劃算的經濟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表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皰疹等疫苗,能夠降低多病共存的風險,甚至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當前很多慢性病患者仍然不知道慢性病處于穩定期是可以接種疫苗的,還有一些患者普遍存在疫苗猶豫現象,而實際慢性病人群應當是積極預防感染性疾病的重點人群。接種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護效果、保護時長、接種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詢專業醫生,進行科學接種?!瘪T錄召建議。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