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眾望在清華大學“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對話活動上。圖/人民日報視頻號截圖


“面對科技封鎖、關稅問題頻現,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報國!”


據報道,近日,在清華大學一場“科學報國與君子擔當”對話活動上,來自精密儀器系的博士研究生龐眾望一句話點燃了全場,并迅速在全網引發熱議。


龐眾望,這位8年前被媒體曝光撿廢品交學費上清華而備受關注的寒門學子,如今已是正攻讀博士學位、手握多項專利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從入學時想努力改善家人生活,到如今篤志科研報國,時光見證了國家與有志青年之間一場熱血的“雙向奔赴”。


龐眾望的父親是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母親下肢殘疾,行動不便。龐眾望更曾因先天性心臟病命懸一線,靠村里20多戶籌集的4萬元善款完成手術,重獲新生。


沉重的債務讓一家人本不寬裕的生活雪上加霜,龐眾望不得不每天在垃圾堆里翻找廢品補貼家用,通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實現改命,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的“希望”,質樸而溫情。


但國家和清華的努力,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清華大學等頂尖學府共同實施針對全國農村學生的自主選拔“新百年自強計劃”,因為特殊的家庭情況和德智體全面優異的表現,龐眾望有機會走出小村莊,在更廣闊的天地里施展才華與抱負。


更重要的是,清華的師生用包容和善意,治愈了龐眾望敏感的內心。并且,在學校全面的資助政策下,龐眾望的學習和生活再無后顧之憂,可以走出輿論的聚光燈,沉醉在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中,活成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


龐眾望說,若必須在改善家人物質基礎與科研報國之間選擇,他會傾向后者,相信最終能惠及家人、家鄉及更多人。


為此,龐眾望將獲得的專利收入全部捐獻給公益組織,并以母親的名字設立了“志芹助學金”,累計捐款數百萬元,幫助許多大山里的孩子實現了大學夢,還設立關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基金,用自己吃過的苦,鋪成一條造福更多學子的路。


志存高遠,心胸開闊,小家之外,兼濟天下。用對學生個體的善意,換取家國情懷與責任,這就是大學育人的意義。


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再次對華極限施壓,濫施關稅意圖實現全方面“脫鉤”。但相比第一次中美貿易戰,如今我們在國家和社會層面都展現出了“心中有數,手中有招”的戰略定力。


這背后的底氣,無疑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中國近年來在多個尖端科技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更關鍵的,則是一大批像龐眾望一樣在一線崗位上勤勉鉆研、砥礪奮進的科技工作者,不斷突破美西方的技術封鎖,實現自主與自強。


“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底柱?!痹谥袊涣袕娍摧p和蹂躪之時,梁啟超以一篇《君子》演講勉勵曾經的清華學子。


而今,111年過去了,我們從“龐眾望”們身上欣喜地看到,當代青年正一點點還原大師口中“君子”的樣貌,國與家的未來,都充滿希望。


撰稿 / 公羽(學者)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