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創始人侯毅再度出手,以“鮮食革命”劍指3000億寵物市場藍海。
從生鮮到寵物賽道的跨界轉身中,這位新零售老將帶著“不燒錢、做低價、強供應鏈”的盒馬基因,在上海開出首家寵物食品新零售實驗室。2月22日,首家派特鮮生門店在上海長寧區海粟文化廣場正式開業。
2月26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來到該門店時,看到了不少帶著毛孩子來嘗鮮的寵物家長。門店近200平方米空間內,現制鮮食區香氣飄飄,牛肝片、南瓜片、西藍花等新鮮食材組成的現制狗狗餐讓不少在場的狗狗流連忘返。據工作人員介紹,現場還有超300款散裝零食構筑起“寵物版零食很忙”。
2月26日下午,記者走訪上海首家派特鮮生門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攝
在現場挑選和購買食材后,工作人員將龍利魚、牛肉、秋葵、西蘭花、藍莓等食材加熱、攪拌,一份寵物鮮食就新鮮出爐。隨后,部分寵主帶著食物去店外的空地,現場讓毛孩子品嘗。
對于相當一部分光顧派特鮮生的寵主來說,派特鮮生是一種相當新鮮的寵物消費模式,相比于固定的寵物消費習慣,“獵奇”的心態更重。
在電商流量成本高企、線下業態散亂的行業困局下,開啟二次創業的侯毅,試圖用“50%自有品牌+陽光供應鏈”重構價值鏈,這場“人寵共融”的新零售實驗能否復制盒馬神話?
派特鮮生創始人侯毅。受訪者供圖
“這個事情現在沒人做,那不妨我們來做”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為何選擇寵物賽道再創業?
侯毅:國內寵物行業存在結構性機會。當前線下寵物零售以夫妻店為主,70%—80%的銷售依賴線上,但電商流量成本高企,且寵物食品價格虛高、質量參差。
我剛開始沒有多想,就是四處去考察,最后發現寵物食品零售這個賽道,這個在國內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線下連鎖。原來我們做生鮮的時候,就天天研究跟電商怎么競爭,后來我們深入研究以后,發現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選擇寵物食品零售是基于怎樣的市場洞察?
侯毅:就我剛才所說,現在線上流量成本貴得不得了。幾乎所有流量都是要花錢買的,都是貨幣化的,流量全部貨幣化。
所以,我們發現(寵物食品零售線下連鎖)這個事情現在沒人做,那不妨我們來做。從2024年9月1日正式籌建項目組,然后我們就到全世界調研。去了日本、美國、泰國,參加全球的寵物展覽會;中國的頭部工廠我也去跑了一遍,發現這個市場機會很大。從2024年11月11日,我們組建辦公室,到現在也不到半年時間。
2月26日下午,上海首家派特鮮生門店,帶著毛孩子來嘗鮮的寵物家長。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攝
“我的整個運營成本遠遠低于電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國內線下寵物零售業仍以夫妻店為主,派特鮮生如何通過線下連鎖門店模式與電商競爭?
侯毅:跟電商競爭,我們50%自有品牌的價格今天跟電商是具備價格競爭優勢的,所以我的整個運營成本遠遠低于電商,我能贏得價格競爭力。
生鮮需要的冷凍跟冷藏的冷鏈物流,電商做的成本巨貴。所以今天的生鮮行業為什么電商占據不了,主要是它的冷鏈物流成本太高,只有新零售才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里面有大量的生鮮商品,電商做不了,這是個差異化。
我們還有大量的零食,零食的特點是多品種、小包裝,顧客來了都不會只買一件,一個單品來兩個嘗嘗。我們學的零食折扣店的模式,店鋪大概有300多種貓狗專用的零食,顧客到門店里逛,隨手買個一塊錢兩塊錢,電商做不了這個事情。
2月26日下午,上海首家派特鮮生門店,櫥窗里展示的寵物食品。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攝
“自有品牌占比超50%,陽光供應鏈建立長期合作”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你提到寵物食品行業存在“暴利”和“渠道壟斷”,派特鮮生如何通過供應鏈優化實現“價格顛覆”?
侯毅:在供應商合作方面,派特鮮生提出了“裸價采購”和“陽光采購”的戰略,摒棄了傳統零售中的各種“苛捐雜稅”,建立了長期戰略供應商合作機制。派特鮮生與巴比食品、寵之愛、福貝等十余家頭部品牌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與這些優質品牌的合作,派特鮮生將能夠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寵物食品選擇,滿足不同寵物的需求。
我們堅持“天天低價、件件爆品”,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寵物食品例如,狗狗肉包9.9元/10個,鮮制鮮糧24.9元/500克,9.9元/2.5公斤的混合豆腐貓砂等。
“模式驗證前不盲目全國擴張,在盈利基礎上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派特鮮生如何平衡擴張速度與盈利?
侯毅:2025年將深耕上海,計劃開100家門店,覆蓋主要城區。模式驗證前不盲目全國擴張,確保單店盈利。我們不做燒錢競爭,而是通過供應鏈效率和門店高效運營實現穩健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