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年年底小菜園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多家餐飲企業在進軍資本市場方面不斷傳來積極信號:在小菜園登陸港交所當天,綠茶集團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上市進程;今年1月3日,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轉戰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此外,古茗順利過會,滬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品牌在港交所遞表或更新了IPO(首次公開募股)動態。


在業內看來,小菜園成功上市,古茗順利過會,為餐飲連鎖企業帶來了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信心。有專家認為,餐飲連鎖企業集體謀求IPO的背后,也反映了餐飲行業競爭激烈、業績承壓的現狀,上市讓企業在品牌、扶持、資金等方面都更有“安全感”。餐企重燃上市熱情,但上市之路仍面臨不少挑戰。例如,綠茶集團此前曾陷入預制菜爭議,已成功敲開港交所大門的小菜園則面臨快速擴張之下的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挑戰。


小菜園上市,綠茶更新招股書


去年12月20日,小菜園正式登陸港交所。就在同一天,綠茶集團再次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主板上市進程。此前,綠茶集團已經4次沖刺港交所。


早在2021年3月,綠茶集團就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并于2022年3月通過聆訊。同年4月,綠茶集團更新招股書,之后再無推進。2024年6月19日,綠茶集團重新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時隔兩年后重啟IPO。


據公開資料,2008年,綠茶集團在杭州開設了第一家綠茶餐廳。截至2024年12月10日,綠茶集團已開設461家餐廳,覆蓋中國21個省份、4個直轄市以及兩個自治區。同時,綠茶集團還在中國香港開設2家餐廳。根據灼識咨詢相關報告,2023年在中國休閑中式餐廳品牌中,綠茶集團按餐廳數目計算排名第三,按收入計算排名第四;在重點提供融合菜的休閑中式餐廳品牌中,按收入,綠茶集團是最大的餐廳品牌。


2023年,綠茶集團開設了89家新餐廳,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36家增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360家,年復合增長率為23.5%。綠茶集團發力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綠茶集團在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總計開設178家餐廳。根據綠茶集團的規劃,其將于2025年、2026年、2027年分別開設150家、200家、213家新餐廳。


管理層更迭,老鄉雞沖刺港交所


從A股主板撤單到轉戰港股,老鄉雞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繼2022年5月、2023年2月兩次向上交所遞交A股上市申請后,今年1月3日,老鄉雞“改道”沖刺港交所。這個“中國中式快餐市場排名行業第一”的餐飲企業能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2003年,首家“肥西老母雞”快餐店于安徽合肥開業。自2020年起,老鄉雞開始探索加盟模式,并逐步形成“直營+加盟”的門店網絡。截至2024年9月30日,老鄉雞在中國53個城市擁有1404家門店,包括949家直營門店和455家加盟門店,覆蓋9個省份。老鄉雞的加盟門店數量從2022年12月31日的118家增長至2024年9月30日的455家。未來3年,老鄉雞計劃在中國各地新開約400至600家直營店,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老鄉雞是中國首批在各個核心運營環節實施標準化的中式快餐公司之一。以2023年交易總額計算,老鄉雞在中國中式快餐市場排名行業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為超1.89億名顧客提供服務。在供應鏈端,老鄉雞是中國唯一一家全產業鏈布局(涵蓋養雞、中央廚房和餐飲服務)的主要中式快餐公司。


老鄉雞在招股書中披露了管理層的更迭,創始人束從軒已逐步退出管理層,其子束小龍于2023年11月正式接任董事長一職。束從軒退任集團所有職務,標志著老鄉雞正式進入家族第二代領導時代。目前,束小龍及其家族成員束文、董雪通過各自間接全資擁有的投資工具合計持有老鄉雞92.02%的投票權,掌握了企業的絕對控制權。


亮眼業績背后,上市路仍存隱憂


盡管綠茶集團和老鄉雞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業績都較為亮眼,但它們的上市之路仍然面臨挑戰。


去年7月,證監會官網發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公示(2024年7月12日—2024年7月18日)》(以下簡稱“公示”),要求綠茶公司補充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材料。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合規經營方面,證監會要求綠茶餐廳說明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違規被處罰情形及整改情況,同時要求其說明食品供應鏈具體模式和預制菜占比。


綠茶集團陷入預制菜爭議發生在去年3月。有媒體報道,在杭州綠茶餐廳后廚發現38元的“佛跳墻”用的是預制菜,且未在菜單中標注“預制菜”字樣,也未主動告知顧客是預制菜。證監會要求綠茶餐廳說明境內運營實體食品安全管理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違規被處罰情形及整改情況,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食品供應鏈具體模式和預制菜占比,是否符合《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進行使用明示等規定要求。


老鄉雞員工的社保公積金繳納問題也曾引起不小關注。招股書顯示,往績記錄期間,老鄉雞未能完全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為部分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存在繳費缺口。對于這一問題,老鄉雞已做出解釋并提出了改進措施。但業內人士表示,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并非易事,需要老鄉雞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這一問題不僅影響了員工的權益,也可能成為老鄉雞上市路上的絆腳石。


而已成功登陸港交所的小菜園,也屢次暴露出包括食品安全在內的諸多問題。根據公開報道,2023年3月到6月,小菜園多家門店后廚被發現存在工作人員用同一廢棄油脂桶先后盛放燉肉和垃圾、在垃圾堆上放置蛋液器具、分裝時徒手抓取米飯調重量、爬踩工作臺跨到炒菜區域等問題。2024年7月,小菜園還被曝出可交錢代辦健康證、健康證疑似造假。


業內認為上市熱情折射行業競爭激烈


在多家餐飲連鎖企業謀求IPO的背后,折射出餐飲行業整體業績承壓、競爭激烈的現狀。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此前一直堅持“西貝不上市”,但疫情讓他發現西貝自身的問題和現金流的問題。2018年,楊國福曾對外否認要上市,“目前沒有考慮,做餐飲還是自己做一把手比較踏實。”2021年,他則透露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公司或將引入外來資金,“公司已將上市納入五年計劃中,國內A股是目前的理想地。”


近年來,餐飲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多家餐企對于資本重燃熱情,與當前的市場格局變化、餐企自身抵御風險和謀求發展有關。上市對于企業來說,在品牌、扶持、資金等方面,都會更有保障。資深連鎖產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餐飲市場競爭已經進入到一個資本化的階段,也就是企業后續要跑得更快更強,就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在中國出現,很多發達國家的餐飲市場也經歷了同樣的發展路徑。


“餐飲連鎖企業上市,意味著它在資本市場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本平臺,可以整合獲得更多的資源。”并不是餐飲企業要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就必須選擇上市,只是隨著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能夠借助資本的力量,對于餐飲連鎖企業的規模化和連鎖化的速度會有很大助力。同時,成功上市并不意味著成功經營,IPO也僅僅是融資手段,并不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企業上市之后,仍將面臨門店運營能力、管理人員儲備、供應鏈完善等多方面的挑戰,餐飲始終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