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俞金旻)5月9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根據消費者和媒體反映的問題,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部門對Blueglass門店進行現場調查。將對該品牌的產品成分以及其是否對普通食材進行功能性宣傳等情況,展開進一步調查。
此前,有網友反映,Blueglass推出的兩款新品的宣傳內容有“擦邊”之嫌。這兩款飲品的配料表里有瑪咖、肉蓯蓉、黃精、人參、鹿鞭、蛹蟲草、牛磺酸等物質,還配有“18周歲以下我不賣”“惡搞男友我不賣”“60周歲以上我不敢賣”等宣傳語。記者在Blueglass線上小程序看到,兩款“Superboy扳回一局”酸奶的配料表里也有上述物質。
Blueglass門店上海松江區的門店相關宣傳頁面已被撤換。 新京報記者俞金旻攝
10日上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線下走訪位于上海松江區和閔行區的兩家Blueglass門店,松江門店的一位店員告訴記者,目前“Superboy系列”酸奶門店正常銷售,只是已經按要求撤換相關宣傳頁面,店員表示,這款酸奶就是將廣告中所提及的一個“小桔袋”中藥粉包加入酸奶攪拌,每袋約有5克添加物,這些粉末具體是什么成分她也不清楚,是公司統一配送。
閔行區門店的店員告訴記者,此款商品在該店銷量一般,也有不少人是出于好奇前來購買嘗試的。
根據《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商品的性能、功能、用途、質量等信息,以及與商品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為虛假廣告。監管部門表示,如果商品宣稱添加了物質,實際卻沒有添加,或者宣稱的功能實際上不存在,又或者食品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等,就涉嫌違法。
Blueglass杯身標簽上注明所含成分。 新京報記者俞金旻攝
此外,有消費者質疑酸奶中能否添加中藥材?對此,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竇丹波介紹,該產品中添加的中藥成分混雜,中醫理論認為中藥成分混雜容易導致適用人群縮小,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將這些成分加入酸奶中盲目進行食補,可能對菌群代謝等造成不良影響,也不能保證食物安全。《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食藥同源”物質。因此,食品中添加肉蓯蓉、黃精、黨參、西洋參等是可以的。
記者注意到,在Blueglass線上小程序點單選擇涉事商品時,已有“產品不適宜人群”的提示,“Superboy扳回一局”酸奶的不適宜人群為:14周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人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及食用真菌過敏者。在產品頁面,相關介紹進行了修改,上述被指擦邊的宣傳內容已經消失,但成分介紹仍保留。
Blueglass線上小程序頁面。 網絡截圖
針對上述事件,記者致電Blueglass酸奶關聯公司,北京悅活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客服表示,媒體咨詢采訪只能通過發郵件與公司品牌部聯系,無電話溝通渠道,截至記者發稿時,Blueglass酸奶關聯公司品牌部未對記者作出任何回應。
公開信息顯示,Blueglass在2021年10月曾因虛假宣傳被罰,處罰原因為對“天然藻藍蛋白酸奶”使用了“對抗炎癥”“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宣傳用語,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由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處以6萬元的處罰。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